查看原文
其他

编译所|滕固:艺术批评家苏东坡

滕固 碎金书坊 2023-05-18

编|译|所

2018年13期

滕固先生在德国接受了美术史的训练,是将中国美术史放在国际化学术视野中进行研究的先驱。他将西方现代考古学、风格分析等方法,用于中国美术史研究,其于1930年代撰写的大量论著对国内外美术史研究颇有影响。惜乎滕固先生的西文美术史撰述在国内长期湮没无闻,最新出版的《墨戏》一书收入其《中国绘画史概论》《唐宋画论》《艺术批评家苏东坡》等六篇德语、英语文章,精心译校,以期展现滕固先生融汇中西的学术面貌,弥补美术史学的空缺。


艺术批评家苏东坡

滕固

苏东坡多才多艺,一身而兼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散文家、诗人、书法家和画家,不过他首先是艺术批评家。他的诗文意义特殊,影响后世至为深远。

我们都知道,中国绘画史有一条所谓“士人”画的发展线索,与偏重技艺的职业画家之作相对。“士人”画家已达到很高的教育水平,以至于这个圈子容不下职业画家。因此,这两条绘画的线路存有争斗,这种争斗差可上溯晋代。唐代晚期是争斗的第一个重要阶段,这个阶段强调双方社会地位的差异。职业画家为了生计接受订件,必须按期交画,而文人只在有创作冲动之际方才执笔。第二阶段的争斗则关乎风格。士人画家首先反对的就是自然主义,苏东坡阐明了这一点。下文征引了他的诗文和笔记,以了解他如何关注这个问题,以及怎样不拘一格地表明立场:

论画以形似,见与儿童邻。

古今画水,多作平远细皱;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,使人至以手扪之,谓有漥隆,以为至妙矣。然其品格,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。

世之工人,或能曲尽其形,而至于其理,非高人逸才不能辨。与可之于竹石枯木,真可谓得其理者矣。如是而生,如是而死,如是而挛拳瘠蹙,如是而条达邃茂。根茎节叶,牙角派缕,千变万化,未始相袭。而各当其处,合于天造,厌于人意,盖达士之所寓也欤!

赵子云画,笔略到而意已具,工者不能然。

《枯木怪石图》,苏轼

他明确否定了工匠和职业画家,否定了一切对人工技法的强调。那么,他推崇什么样的画家呢?他首先要求的是诗人画家,其诗曰:“诗画本一律,天工与清新”,“古来画师非俗士,摹物写象略与诗人同”。苏东坡以此断言,一位真正的画家本来就是诗人;反之,一位真正的诗人同时也是画家。他曾说过:“杜甫翰墨无形画,韩幹丹青不语诗”,“古来画师非俗士,妙想实与诗同出。龙眠居士本诗人,能使龙池飞霹雳”。因此,苏东坡把“妙想”看作诗歌和绘画的基本元素,如若不然,一个人既成不了诗人,也做不成画家。而且,“妙想”并非一成不变的,而是瞬间重新生成:

始,知微欲于大慈寺寿宁院壁作湖滩水石四堵,营度经岁,终不肯下笔。一日,仓皇入寺,索笔墨甚急,奋袂如风,须臾而成。作输泻跳蹙之势,汹汹欲崩屋也。 

他还作夫子自道: 

空腹得酒芒角出,肺肝槎枒生竹石,森然欲作不可回,吐向君家雪色壁。

《潇湘竹石图》,苏轼

因此,他由内而外受到驱动。在这样的创作活动中,某个瞬间的张力永远保存下来,而且只有如此,才有某个瞬间对无限的一瞥。所以,苏轼说过:“生成变坏一弹指,乃知造物初无物。”既然生活在自然的纽带中,我们的行为同时也是大自然的行为,就会在瞬间不由自主地充满创作的冲动。他曾把自己文章比作瀑布:

我文如万斛泉涌,不择地皆可出,在平地滔滔汩汩,虽一日千里无难;及其与山石曲折,随物赋形,而不可知也。所可知者,常行于当行,常止于不可不止。

通过这些与其他类似的比较,苏东坡认为,一个人要想真正有所成就和创造,内在的渴望必不可少。另外,他首次把诗人画家誉为真正的画家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他还批判前代画家。他原本敬仰吴道子,称其堪比诗中杜甫,文中韩愈,书中颜鲁公。然而,他比较吴道子和王维的画时,认为吴道子略逊一筹,因为王维的画以诗意取胜。他在一首诗中这样说道:

吾观画品中,莫如二子尊。道子实雄放,浩如海波澜。当其下手风雨快,笔所未到气已吞。……摩诘本诗老,佩芷袭芳荪,今观此壁画,亦若其诗清且敦。……吴生虽妙绝,犹以画工论。摩诘得之于象外,有如仙翮谢笼樊。吾观二子皆神俊,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。

他在另一处还说过:

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

唐代从未如此高度评价王维,正是因为苏东坡,王维才受到无上推崇。就连把王维视作南宗鼻祖的误解,也要追溯到苏东坡。

传为王维所作《伏生校经图》

纵观上文,我认为,艺术家不是自然的仆人,也不是自然的主人,真正的艺术家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。同样,苏东坡不是自然主义者,不愿为了接近外在自然而压抑艺术家的感受,也不是把自然视为表现手段的个人主义者,他的创作是无意识的,是所谓的天工。他的诗表达了这种态度:“诗不求工字不奇,天真烂漫是我师。”“(龙眠)居士只在山也,不留于一物,故其神与万物交,其智与百工通。”对他来说,这种与自然的一致不仅仅是对真正艺术家的要求、评价艺术品的标准,而且艺术批评家也应当对所评判的艺术作品具有这样的强烈感通(Einfühlung)。以下为例:

与可画竹时,见竹不见人;岂独不见人,嗒然遗其身;其身与竹化,无穷出清新。

韩生画马真是马,苏子作诗如见画。 

苏轼揭示了艺术评论即是艺术。关于如何得到这种一致性,他说:“留意于物,往往成趣。”上文说过,艺术与自然本为一体,苏东坡在这里也说,任何艺术批评的基本元素都是作者和批评者合为一体。他宣扬的这种观点,受到了同时代人的钦佩。

苏轼像

苏轼通过此类工作推动了对绘画的评价,也关注其中存在的问题,尤其是道德教义与艺术的关系。在他之前,艺术往往被认为应该隶属于道德教义,艺术一方面是儒家的,另一方面是佛教的教谕手段。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种传统的观念不容反驳。苏轼尤为反对之前把艺术元素置于次要地位的作法,他这样说道:

有道有艺,有道而不艺,则物虽形于心,不形于手。

吾尝见(龙眠)居士作华严相,皆以意造而与佛合。佛,菩萨言之,居士画之,若出一人。

甚至是宗教艺术,他也不看作是对观念的图解,他要求艺术要有对观念的构想,即使没有说明文字,也能直接地影响观赏者。他从而把艺术从次要位置提升了起来。在他之前,从未有人公开强调这一点,他的划时代意义正在于此。

苏东坡的生活方式和政治观点无不遵循儒家思想,艺术方面则欣然接受佛教和道教。我们不能因此批评他虚伪,他通过自己的生活赋予这三种人生观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态,从而把他整个的生活姿态变成一种艺术。一个如此对待生活的人,作为最广义上的艺术家,有理由对艺术持有自己的观点。让我们用苏东坡一段话作为结尾,其中传递了他超然自主的生活态度:

我始至南海,环视天水无际,凄然伤之。曰:何时得出此岛耶?已而思之:天地在积水中,九州在大瀛海中,中国在少海中,有生孰不在岛中者!覆盆水于地,芥浮于水;蚁附于芥,茫焉不知所济。少焉水涸,蚁即径去。见其类,出涕曰:几不复与子相见,岂知俯仰之间,有方轨八达之路乎?念此可以一笑! 

(马骋宇译 张平初校 赵千帆终校)


本文系摘自《墨戏》(商务印书馆出版)。作者滕固,滕固(1901—1941),字若渠,美术史研究大家。





 《墨戏》

作  者:滕固 著 毕斐 编

开  本:32

页  数:294

装  帧:精装

定  价:38.00


滕固(1901—1941),字若渠,美术史研究大家。1931年,入德国柏林大学学习艺术史,获博士学位。1938至1940年担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。在从事美术史研究的二十余年间,滕固为世人留下了近二十种专著和编、译著作以及大量学术研究论文,在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自成一家,开风气之先。



 

谢谢观赏


碎金书坊

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公共号

商务学术中心文史室新书一览,点击封面查看资讯或文摘




往期精彩回顾

编译所2018年12期:编译所 | 乔治·勒费弗尔:拿破仑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

编译所2018年11期:编译所 | 陈平原:诗心与童心 ——读《西游记漫话》
编译所2018年10期:
编译所 | 何其亮:黄陆之爱——法律、媒体、大众娱乐与20年代末的保守思潮

编译所2018年09期:编译所|郭少棠:反思多元现代性

编译所2018年08期:编译所|费孝通:为什么我们到瑶山去呢?

编译所2018年07期:编译所 | 张旭鹏:小说何以表现历史——小说里的法国大革命

编译所2018年06期:编译所|梅雪芹:英格兰景观中的历史

编译所2018年05期:编译所 | 高岱:威廉·霍斯金斯与景观史研究

编译所2018年04期:编译所 | 布罗代尔:一部关于地中海的伟大历史

编译所2018年03期:编译所|潘酉堂:《林庚<中国新文学史略>》整理记

编译所2018年02期:杨联陞致钱穆信:关于新亚书院与《朱子新学案》

编译所2018年01期:陈志强:帝国历史的横向剖析


新书坊2018年03期:新书坊 | 《多元现代性的反思:欧洲、中国及其他的阐释》

新书坊2018年02期:新书坊 | 艾伯华:《中国民间故事类型》(修订版)

新书坊2018年01期:新书坊 | W.G.霍斯金斯:《英格兰景观的形成》


读书会2018年01期:刘北成、杨念群、倪玉珍、海青:莫娜·奥祖夫“革命·女性·文学”三部曲


编译所|张子恺评《英国人》:民族国家还是国家民族?

年终书单|2017年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新书总目

新书坊 | 辑碎金而显真知,《碎金文丛》第四辑推出

编译所 | 罗荣渠:略谈查尔斯·比尔德和他的史学著作

编译所 | 夏继果:从全球互动到“人类世”

新书坊 | 蒙森:《罗马史》(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)

百年“十月革命” | 托洛茨基:该如何看待俄国革命?

新书坊 | 马立博:《现代世界的起源》(第三版)

宗教改革五百年 | “这是我的立场,我不会改变!" :路德反罗马的斗争

专访 | 莫里斯·埃玛尔:“重回长时段”,我们如何认识布罗代尔

新书坊 | 《德国人和他们的神话》

读书会 | 《世界帝国史》: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反思帝国?

编译所 | 西班牙与奥斯曼:两个帝国的故事

读书沙龙 | “革命·女性·文学”三部曲新书对谈会

月度新书 | 2017年6月—9月·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新书(文史类)

编译所|陈晓律:英国是一家合伙股份公司

编译所 | 布罗代尔:资本主义不等于市场经济

编译所 | “革命·女性·文学”三部曲:触摸“法兰西特性”

专访|郭英德:古代文学中的跨时空“存在”

新书坊 | 《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、经济和资本主义》:布罗代尔诞辰115周年纪念



长按图片,识别二维码

关注更多精彩



戳原文,将好书带回家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